亚洲精品亚洲国产3区,亚洲国产电影视频链接,久久精品一区视频,亚洲一区精品在线视频

    1. 探秘河南博物院藏明清珍寶展

      2025-05-13 09:41:50  來源: 許昌晨報  作者: 黃增瑞

      我要分享:

      摘要:


      青花葫蘆形壁瓶

      核心提示

      “五一”假期期間,許昌市博物館舉辦的“太平·如意——河南博物院藏明清珍寶展”分為瑞瓷納福、玉意嘉祥、琺瑯妙器、吉象雅珍、漆彩絢麗和金銀同輝六部分,120件(套)珍貴文物,展示了我國明清時期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和東方美學的永恒價值。

      本期《人文許昌》,記者走進許昌市博物館,選取珍寶展中的六件代表作,通過該館社會教育部副主任張裕的介紹,了解明清文物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豐富內涵。

      瑞瓷納福之青花葫蘆形壁瓶

      青花瓷是白地藍花釉下彩瓷,起源于唐朝,元朝青花工藝成熟,明代成為瓷器燒制的主流,以提煉精純的鈷料,在優(yōu)質瓷胎上作畫燒制而成,畫面清靜,層次分明,色彩翠藍。

      葫蘆瓶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唐代開始,因“葫蘆”諧音“福祿”,器形與“吉”字相似,所以被賦予大吉大利、福祿雙全的美好寓意,備受人們喜愛。

      到了明代,尤其是嘉靖、萬歷時期,皇帝信奉道教,葫蘆瓶作為道教文化的象征,更是盛行一時,造型也愈發(fā)多樣。

      青花葫蘆形壁瓶是明萬歷時的創(chuàng)新器形,又被稱作轎瓶,后壁為平板狀,大多帶有穿孔,方便掛在墻壁或車轎之上,可用于裝飾壁面和日用插花。

      值得一提的是,該瓶瓶底有青花書寫的“大明萬歷年制”六字楷書款,字體規(guī)整,筆鋒剛勁有力,這不僅是該瓶身份的象征,更是明代官窯瓷器制作精良的有力證明。


      馬上封侯玉帶鉤

      玉意嘉祥之馬上封侯玉帶鉤

      中國古代玉器藝術源于新石器時代。明清時期,玉石雕刻工藝達到巔峰,雕刻題材多樣,技藝精湛。

      玉器雕刻工藝有圓雕、浮雕、透雕等。圓雕賦予玉器立體美感,形象栩栩如生;浮雕通過壓縮厚度塑造凸起形象,分為淺浮雕和高浮雕,在光影間呈現(xiàn)無窮魅力;透雕在浮雕基礎上鏤空背景,使玉器層次豐富、玲瓏剔透。

      玉帶鉤從戰(zhàn)國開始就是貴族配飾,明清延續(xù)“以玉明禮”的傳統(tǒng),雖等級限制不嚴,但仍受文人雅士喜愛。這件“馬上封侯”玉帶鉤是由猴子、駿馬、馬蜂或蜜蜂,構成中國傳統(tǒng)吉祥紋樣,運用漢語同音雙關,借“猴”“侯”“蜂”“封”的同音,表達人們對成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太平有象

      琺瑯妙器之太平有象

      絢麗多彩的琺瑯器,依據(jù)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掐絲琺瑯器、鏨胎琺瑯器、畫琺瑯器和透明琺瑯器。

      元朝時,掐絲琺瑯由阿拉伯地區(qū)傳入我國,因制作工藝在明朝景泰年間達到巔峰,且釉色多以藍色為主,得名景泰藍,乃“燕京八絕”之一。

      景泰藍的制作過程相當復雜且神秘,需歷經(jīng)設計、制胎、掐絲、焊絲、點藍、燒藍、磨光和鍍金八大主要工序。若算上所有小工序,一件景泰藍作品的完成需經(jīng)過整整108道工序,且全部依賴手工精制,短則數(shù)周乃至數(shù)月,長則可達數(shù)年之久。

      這件太平有象,為清代作品。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與“祥”諧音,被賦予了吉祥的寓意,商代青銅器就出現(xiàn)過大象造型的象尊。明清時期,太平有象在宮廷里比較流行,或置于案臺之上,或陳于廳堂之中,以求四海升平,吉祥安寧、基業(yè)永固。


      象牙腰牌

      吉象雅珍之象牙腰牌

      牙雕工藝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明清時期,牙雕達到鼎盛。

      明代牙雕以人物肖像居多,主要采用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技法,雕件多以圓潤細膩的把玩小件為主;清代則以陳設品和文房用品為佳,在圓雕和浮雕的基礎上增加了透雕技法,注重立體效果,造型力求生動逼真。

      古代帝王宮城門禁森嚴,腰牌也稱為牙牌,相當于今天的通行證、身份證。

      這件明代象牙腰牌由御馬監(jiān)使用,呈掛鐘形狀,上部設一圓孔,方便穿系繩索,使用時系于腰間,上面刻有“凡官長隨懸?guī)Т伺撇辉S借失偽造”等文字。

      御馬監(jiān)是明代宦官十二監(jiān)之一,也是核心部門,涉及軍事、財政方面的職能。透過這塊腰牌,我們可以了解到明代宮廷在人員管理、門禁控制方面的嚴密。


      雕漆壽春寶盒

      漆彩絢麗之雕漆壽春寶盒

      雕漆壽春寶盒以黑漆為地,勾勒仿若天際流云般的云錦紋,紅漆蓋面精心雕琢著一個“聚寶盆”,盆中盛有珊瑚枝、銀錠、古錢、犀角、火珠等奇珍異寶,熠熠生輝。

      “聚寶盆”升騰的霞光萬道,恰似熊熊燃燒的火焰。火焰之上,壓著一個蒼勁有力的“春”字,“春”字中央的圓形開光內,一位“老壽星”神態(tài)祥和、栩栩如生,正是“壽春寶盒”寓意的精妙呈現(xiàn)。“春”字兩側,云龍紋蜿蜒盤旋,氣勢磅礴,仿佛在云霧間穿梭游走。

      寶盒底部中心刀刻填金楷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直書,筆鋒剛勁有力。寶盒造型端莊古拙,漆層肥厚飽滿,朱紅與漆黑相互映襯,相得益彰,散發(fā)出雍容典雅的氣質。

      加之紋飾雕刻精細入微,線條流暢自然,人物故事紋靈動鮮活,躍然眼前,令人心生喜愛。


      和合二仙銀牌

      金銀同輝之和合二仙銀牌

      金銀制作工藝最早出現(xiàn)在商代,以裝飾為主,遍及祭祀、冠服、生活、陳設和佛事等領域。

      這件清代和合二仙銀牌的主體人物為愛神和喜神,他們手拿并蒂蓮和盒子,寓意和諧、美滿和吉祥,表達了人們對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伴隨著時間推移,和合二仙銀牌不僅代表夫妻恩愛、家庭和合、婚姻美滿,還成為“和合文化”“和諧社會”乃至“和平世界”的象征。

      這些珍寶傳遞人們對美好、幸福、繁榮的向往,凝聚著中華民族對“美美與共”理想的不懈追尋。


      編輯:李炎  杜鵬勃    校對:趙欣    

      責編:肖濤                 終審:黃雙燕


      附件:

      推薦閱讀

      數(shù)字報

      許昌日報客戶端(Android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客戶端(iPhone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允許 請勿轉載

      地址:許昌市龍興路報業(yè)大廈 郵編:461000 豫ICP備:05010577號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豫B2-20180241 業(yè)務電話:0374-4399669 值班電話:0374-4399669 郵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