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亚洲国产3区,亚洲国产电影视频链接,久久精品一区视频,亚洲一区精品在线视频

    1.  
      許昌日報客戶端

      請用瀏覽器掃描下載

      關 閉

      【中國夢?黃河情】走進武陟縱觀歷代治黃史 感受黃河文化傳承力量

      摘要:

      法治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胡建霞

      一部武陟發(fā)展史,半部黃河變遷圖?!般~頭鐵尾豆腐腰”,黃河的“腰”正是在武陟。聞名世界的懸河就是從這里發(fā)育,決口、改道。9月16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網(wǎng)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從大禹治水到雍正敕建嘉應觀,從隋煬帝開通永濟渠到新中國引黃灌溉第一渠人民勝利渠的興建,縱觀歷代治黃史,了解懷川大地淵源流傳的黃河文化,感受永不放棄、敢為人先的治黃精神。

      據(jù)了解,武陟縣是全國唯一的“中國黃河文化之鄉(xiāng)”,擁有我國歷史上唯一記述治理黃河歷史的廟觀——嘉應觀,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是為紀念在武陟修壩堵口成功的一個建筑,被譽為“黃河故宮”、“萬里黃河第一觀”。


      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

      “河漲河落維系皇冠頂戴,民心泰否關乎大清江山”。記者注意到,御碑亭上的楹聯(lián)寄予了雍正皇帝祈求黃河安瀾、國泰民安的愿望。嘉應觀曾在清代作為治水衙門使用,此功能一直延續(xù)至上世紀90年代初。新中國成立后,這里一度是人民治黃工程的指揮部。傅作義、王化云等一批新中國水利專家,曾到這里工作、調研。

      據(jù)嘉應觀景區(qū)黨組書記翟嵩峰介紹,為讓黃河文化代代傳承,自去年起武陟縣聘請專業(yè)團隊打造此類研學課程,課程主要覆蓋幼兒園至高中階段。其中小學以下階段以實踐體驗黃河文化為主,重視游戲性藝術性;初中階段在縣情市情基礎上圍繞黃河文化適當增加競賽、探索等內容;而高中階段在省情國情基礎上挖掘黃河治理文化核心,以研究、考察學習為主,觀光考察為輔。

      翟嵩峰表示,在武陟,黃河文化傳承就像是一種習慣,根植于生活在此的百姓血脈中,同時也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生根發(fā)芽。嘉應觀內,黃河泥塤傳承人王建現(xiàn)場吹奏并展示制作過程。正在學習的孩子們一齊用黃河泥塤吹奏《茉莉花》等歌曲。據(jù)了解,黃河泥塤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被武陟縣多家中小學校列為課堂學習內容,許多學校也在積極打造特色課堂。

      據(jù)悉,武陟縣黃河文化的傳承實踐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有黃河盤鼓、大圣鼓、懷梆、黃河號子、黃河搶險石頭樹梢梱、大河遺風民間傳說故事及歌謠小曲調等數(shù)十種。黃河文化世代傳承,根植在生于斯、長于斯的百姓血脈中。


      人民勝利渠渠首閘

      在嘉應觀鄉(xiāng)秦廠大壩人民勝利渠渠首,記者看到,這條在建國后興建的黃河下游第一個大型引黃自流灌溉工程巍然佇立,滔滔黃河水從腳下奔涌向前……

      “它不僅是清代治理黃河的指揮中心,也是新中國引黃灌溉第一渠——人民勝利渠的建設指揮部?!钡葬苑褰榻B,新中國成立后首任水利部部長傅作義、首任黃委會主任王化云等曾在此指揮修建人民勝利渠。

      翟嵩峰介紹說,1950年初黃河水利委員會將《引黃灌溉工程計劃書》呈水利部轉報政務院,周恩來總理親批該工程。用時一年多時間,第一期工程勝利竣工。1952年,該工程被命名為“人民勝利渠”。人民勝利渠的興建宣告了新中國黃河治理首戰(zhàn)告捷,結束了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歷史,打破了外國專家 “黃河無法治理”的論斷,在國內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人民勝利渠最了不起的地方不僅是在黃河上開了口,還使黃河變害為利?!钡葬苑甯嬖V記者,人民勝利渠開灌后,利用黃河泥沙沉沙改土,使昔日低洼荒涼的鹽堿地變成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田,先后淤改土地6000hm2。目前灌區(qū)糧食產(chǎn)量由開灌前的1335kg/hm2提高到14250kg/hm2,棉花產(chǎn)量由225kg/hm2提高到1125kg/hm2,分別是開灌前的10.7倍和5倍。此外,人民勝利渠在供應新鄉(xiāng)市和天津市用水上也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

      據(jù)了解,武陟縣正在實施“一體兩翼、雙跨融合”戰(zhàn)略,謀劃實施了總投資高達425億元的重點項目152個。其中,黃河灘區(qū)王園線生態(tài)文化廊道、嘉應觀治黃興水文化園、全域國土綜合整治暨淤堤連臺等重大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