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亚洲国产3区,亚洲国产电影视频链接,久久精品一区视频,亚洲一区精品在线视频

    1.  
      許昌日報客戶端

      請用瀏覽器掃描下載

      關(guān) 閉

      爭做出彩河南人|三代“活鐵犀” 一家治黃人

      摘要:


      制圖/王偉賓

        □河南日報記者龔硯慶胡舒彤

        “險工后面是大堤,大堤后面就是整座開封城!”

        8月28日,在黃河開封段柳園口險工見到張飛時,曬得黑黝黝的他指著身后的黃河險工說。

        張飛,開封黃河第一河務(wù)局一名修防工,2005年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河務(wù)局從事文職工作。

        河務(wù)局不就是在大堤上推土方、抬石頭、看水大水小嗎?有啥前途?面對朋友們的不理解,這位出身治黃世家的憨厚漢子默默一笑,并沒有做太多的解釋。

        張飛的姥爺、大舅、母親都是在黃河大堤上工作的,到張飛已經(jīng)是第三代治黃人了。

        喝著黃河水長大的張飛,心里一直憋著一股勁兒,一定要留在黃河邊,像父輩一樣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參加工作不久,張飛就放棄在機關(guān)“坐辦公室”,去了巡護一線做修防工。防汛值班、河勢查勘、險情搶護……一年365天,他吹的是最大的風(fēng),曬的是最毒的太陽。

        每年的七八月份黃河進入汛期。這是張飛他們最忙的時候,加緊巡壩查險,及時搶護險情,確保黃河大堤萬無一失。

        今年7月9日8時,巡壩查險人員發(fā)現(xiàn)黑崗口下延控導(dǎo)工程8號壩有險情,迅速組織人員搶護。

        7月9日16時,迎水面坦石坍塌;7月10日11時30分,險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恢復(fù)工程原貌。

        從發(fā)現(xiàn)險情到處理完畢,只用了短短一天半的時間?!包S河可以有險情,但要盡量避免出現(xiàn)災(zāi)情。”張飛說。

        一晃15年過去了,當年“坐辦公室”的白皙青年經(jīng)歷歲月打磨,變成了守護黃河安瀾的粗獷漢子。

        汽車從黃河大堤飛馳而過,張飛驕傲地說:“這路是我們修的,旁邊的樹也是我們種的??粗蟮桃惶焯熳兒?,當初放棄機關(guān)工作的‘鐵飯碗’,值!”

        張飛對黃河的這種“癡情”,多半是受了大舅閆慶彥的影響。

        閆慶彥,早年在開封鋼廠當團委書記。20世紀七八十年代,鋼廠工人是許多人羨慕的職業(yè),可聽慣黃河濤聲和船工號子的閆慶彥還是決定到黃河上去,“黃河邊的人哪有離開黃河的道理?”閆慶彥說。

        1978年,閆慶彥調(diào)到治黃工作隊。1982年汛期時,黃河流量最高達到每秒15300立方米,灘區(qū)進水,河槽全滿,大堤之內(nèi)一片汪洋。閆慶彥就跟工友們一起守護大堤長達一個多月,洪水不退人不還。

        后來閆慶彥去了黑崗口引黃閘,再后來又去了開封第一河務(wù)局,直到退休,他都沒有離開過黃河。

        閆慶彥說,從小就聽黃河的故事,看黃河上的人,對黃河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深情。而這份深情里,更多飽含著對父親一生治黃的敬佩。

        閆慶彥的父親閆家桂,作為第一代治黃人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人民治黃事業(yè)。生于黃河邊、長于黃河邊的閆家桂多次目睹過黃河洪水泛濫沖毀家園的場景,早早下定決心,要將自己的一生與守護黃河命運交織在一起。

        新中國成立之初,閆家桂就隨軍隊“南征北戰(zhàn)”,搶修大堤。

        1958年,閆家桂及所屬黃河搶險隊負責的千米大堤塌了三分之二,他和搶險隊員們在大堤上連干79天,終于將大堤修整完好。周恩來同志趕到現(xiàn)場慰問,這件事讓閆家桂驕傲了一輩子。

        每每談及父親的事跡,閆慶彥老人感慨萬千、老淚縱橫,“父親臨終時叮囑我們,一定要牢記毛主席的話,守好黃河,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父親的囑托深深地烙在了閆慶彥的心里,參加工作后他堅決踏上了治理黃河的征途,誓言要用自己的畢生精力守護好黃河,并將治黃接力棒一代一代往下傳。

        “那時搶護險情,全靠人工。一人發(fā)一個帆布圍裙和一副手套,大家就搬石頭往河里扔?!遍Z慶彥說,現(xiàn)在條件好多了,一臺挖掘機就頂?shù)蒙线^去100多號人呢。

        “條件雖然好了,但是肩上的責任卻越來越重了?!睆堬w的母親閆慶麗經(jīng)常這樣告誡兒子。

        2019年9月,習(xí)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并在鄭州召開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座談會,強調(diào)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加強生態(tài)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zhì)量發(fā)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時代賦予新一代治黃人的使命和擔當。

        位于開封黑崗口險工的河勢觀測臺,3月份之前還臟亂差,如今游客不斷,廣場上“福桐”根深葉茂、巍然矗立;黃河大堤,沿岸生態(tài)廊道青翠滿眼。

        采訪結(jié)束時,張飛說,兒子今年12歲,跟他聊得最多的還是跟黃河有關(guān)的事情。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能上大堤,繼續(xù)守護黃河。

        張飛祖父三輩如那黃河岸邊的鎮(zhèn)河鐵犀一樣,守護黃河安瀾,這一守就是近70載。如果說,一代人從事黃河治理是偶然,兩代人將其作為職業(yè)選擇是一種機緣,可三代人接力在黃河大堤上,那就是一種真摯的感情,一份對人民治黃事業(yè)的忠誠。

        滾滾流淌的黃河見證著歲月的滄桑,一代代治黃人用執(zhí)著和智慧守護著她,人與河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